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坝坝会上话水质 地质科普护民生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9月22日,正值秋收大忙时节,毕节市金沙县双兴村与天桥村的村民们刚从稻田、高粱地里忙活完,便分别聚集到各自村中的坝坝会场地,参加地质科普讲座。这两个村庄都是贵州省地质局帮扶村,村中坝坝变身临时“课堂”,由局实验室科普团队组织在此开展的兼具政策与科普知识宣讲活动。

活动伊始,在双兴村村民聚集活动的坝坝里、天桥村村委会的露天阶梯旁,来自贵州省地质局的两位驻村第一书记洪豪、杨刚分别面向两村村民率先开展政策宣讲,为后续的科普讲座预热。宣讲中,两位第一书记不仅详细解读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还细数党委政府为当地群众办的重大惠民实事,比如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持等;更针对各村实际,重点介绍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的工作成效。同时,两村宣讲同步围绕“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讲解村庄清洁、厕所改造要求,针对未成年人保护、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民生关切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一步步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增强安全意识,让政策知识与安全理念扎根两村群众心中。

随着政策宣讲在双兴村、天桥村先后收尾,局实验室科普工作者张晓丽、杜作灵两位同志在两个村庄接过第一书记宣讲的“接力棒”,同步开启主题为“珍惜生命之源,守护健康水质”的科普讲座。“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的水、喂猪浇地的水从哪来的?丢在田坝边的农药瓶,会不会影响咱喝的水?”无论是在双兴村的坝坝会场地,还是天桥村的露天阶梯前,科普员没有照搬专业术语,而是紧扣当地农村生活场景,用方言拉家常的方式打开话匣子。从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特点,从“猪能吃的和猪不能吃的”延伸到村民日常行为习惯与垃圾分类保存的重要性;从化肥农药的保存使用,细致讲解农药残留对水源的隐形污染;结合村里常见的养猪养牛产业,用典型案例科普养殖污染的防治方法;最后落到节约用水的实际价值,用“省下几包盐巴钱”的通俗说法,让村民直观感受护水节水的好处,句句说到大家心坎里,两个村庄的活动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局实验室此次同步走进双兴村、天桥村,延续“场景化教学”特色,将专业检测知识转化为农民易懂的生活常识。而驻村工作队通过“政策宣讲+科普讲座”的组合模式,在两个村庄实现民生服务与知识普及的“双向赋能”。

后续,工作团队还将结合两村活动反馈,分别针对双兴村、天桥村的水源地周边环境开展排查,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地质技术支撑与基层服务深度融合,为两村发展保驾护航,切实筑牢村民生活与农业生产的“水安全防线”和“民生保障底线”。(实验室:张晓丽/文、杨刚/图)


一审:况云

审:吴 

审:詹海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