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地矿文化 > 文化作品
【散文】第一次做家长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很不幸,宝宝出生前没有做好准备,在育儿方面没有给自己充好电;很幸运,在宝宝还未入园时,有时间、有精力来读一读书,给自己这个新手妈妈一点指点。

是不是认为自己是博士,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好,就一定会把自己孩子教育好?一位博士,孩子出生就意识到品格的重要性,于是从宝宝出生到咿呀学语,再到入托入学,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品格的重要性,孩子少说一个“谢谢”都会引来他的纠正与苛责。他这是在琢玉吗?

宝宝满3岁后,能体验的事物突然就多了起来。一节线上英语体验课,外交老师以不同的形式教3个单词,apple,pear,mango。小朋友对电视电脑本身就没有抵抗力,加上上课之前就一直在和她强调,要上课,潜意识里她已经产生了排斥心理。

她会说“我还没长大”;开始上课后说哪个小朋友会举手,她不是把眼睛捂上就是把耳朵堵住,各种不配合。坐在一旁的我的妈妈,一直在说“不配合老师就把电脑关了”,这就使得她更加不愿意开口说。

这三个单词里,宝宝会的只有apple,于是我在一旁引导:“苹果怎么说?”“看阿姨给你一个大皇冠”“芒果被小丑吃了”,慢慢的她会参与一些,没有开始那么抵触。她更加愿意参与的是她已经懂得的一些知识,apple比pear参与度要高的多。

课程之所以没有上好,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开始没有给宝宝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始我们就定位成上课,而不是做游戏。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成年人都希望在快乐中进行,何况主要任务还是玩儿的宝宝。我们如果把学习变成娱乐、玩耍,宝宝有什么理由不接收?

宝宝生病,是孩子成长当中迈不过去的一关;即使不生病,疫苗总是要打的。刚出生到1岁左右的宝宝,打疫苗其实不难,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打针意味着什么,等感觉到疼的时候,已经打完了。再大一点儿的孩子,连防疫站的门儿都不想进,进去听到一个哭,就会哭成一片。

前一天就和宝宝说好,明天我们去体检。宝宝说“我不体检”。她潜意识里知道体检大约会打针、抽血。我告诉她体检不打针,会抽血,有一点点疼,但不是很厉害。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宝宝的理解能力和忍耐力。她问一点点疼有多疼?我说就像大蚊子咬你,你自己抓破后那样。她大约能明白是什么样的感觉。

第二天体检她很配合,到抽血的时候,护士让她把手伸出来,一边和她聊天,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宝宝都很配合。护士扎破手指挤血出来,动作很快。

完事儿了我问宝宝:阿姨扎的疼吗?

不疼。

阿姨棒不棒?

棒!

给阿姨点个赞吧!

宝宝就伸出手指给护士点了个赞,当然也得到护士的夸奖。

对即将发生的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疼就是疼。如果这次说不疼,把孩子骗去了,下次还能骗去,能次次成功吗?很多时候,我们低估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更低估了对他们讲道理的作用。道理说通了,宝宝会懂,也会理解。

宝宝在成长,我也要学习,学习如何做好家长,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学习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


(作者单位:104地质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