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云贵高原上的找矿人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他是云贵高原上的一名地质工作者,始终忠爱地质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着大地,用激情和智慧探索着大山深处的奥秘,用行动诠释了地质人的担当和精神。

他叫杨天,1996年后进入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工作,长期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野外一线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始终把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出了不平凡的自己。

工作中,无论遇到天晴下雨、道路泥泞、天寒地冻,他都执着的工作。12月份,云贵高原上,一场暴雪过后,地上一层厚厚的凌冻,从山脚的项目组到钻探孔位有2公里的冰凌路,坡陡路滑,车子行不通,为及时掌握钻探施工情况,采集钻探编录数据,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杨天看到眼前的境遇,便用路边的杂草拧成绳捆在鞋上,用地质锤在光滑的路面上抛去些许冰凌,沿着凝冻的山路艰难行进2个小时才到达机台,此时寒风中的他,手脚早已冻的麻木,当他看到机台的一瞬间,脸上却出了丝丝笑容,心中充满着干劲,忙碌地投身钻探编录工作中。冬天的高原上,风就像刀子,似乎要将他身上的衣服撕,但他似乎感受不到天气的寒冷一心一意编录岩芯数据。那年冬天,他跑遍了一个又一个钻探机台带领项目人员一起跑地质填图和钻探编录,获取到矿区宝贵的地质数据,为后续工作进行提供了资料,指出了方向。

他执着地质勘查找矿数十载,为了工作,他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一次,在赫章猪拱塘项目上时,他的母亲因年迈生病住院,当他在电话中听到母亲呻吟的声音时,内心充满了焦虑,那一刻他陷入了沉思,几经犹豫后他又捡起了手中的工作忙了起来。后来,从同事的口中得知,他母亲在电话里嘱咐他:不要管她,自己已经好多了,让他安心上班…”,他工作特别负责,时常因工作无暇照顾家里,他们家里人都很理解,他也习以为常。在他的日记里,他曾写到;“多年来的努力猪拱塘铅锌矿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在获得众多荣誉面前,我没有沾沾自喜、没有止步不前,常年的工作,虽对家人有亏欠,但他内心深处的牵挂没有变,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干劲投入到找矿工作中,为地质事业作出一份应有的努力…”

在漫长地质找矿的峥嵘岁月中,他不畏艰苦,长期以大山为伴,以找矿为乐,通过探索实践,先后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6地厅级项目11项,其中,参与的赫章县猪拱塘勘探提交备案铅锌金属量达到327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700亿元,实现了贵州超大型铅锌矿床“零”的突破,先后获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第七届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在地质工作实践中,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无闻的付出,践行着地质“三光荣”精神,书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担当,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作者单位:113地质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