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信息
传承地质精神,争做优秀地质人——记省“最美劳动者”103地质队沈红钱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沈红钱,男,出生于1988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师,贵州瓮安人,2012年7月到贵州省地矿局一0三地质大队工作至今。

参加工作以来,沈红钱作为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扎根于黔东武陵山区,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2016年,参加工作不到四年的沈红钱在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担任沿河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负责,踏遍全县22个乡镇,每天步行近10公里,冒着高温酷暑,穿梭在荒僻的高山、荆棘密布的草丛及人迹罕至的乡间野外,翻山越岭,午饭吃干粮、饮山泉,以天为被、以地当床,用辛勤的汗水完成全县1723处旅游资源调查,因成果显著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个人通报表扬。

2017-2018年实施的普觉、高地超大型锰矿床详查地质工作中,为了查清矿产资源,沈红钱长期坚守野外,与家人聚少离多,无论是野外地质填图还是钻孔岩心编录,始终不怕困难冲在第一线,迎难而上、甘于奉献;晚上回到驻地经常通宵达旦加班整理资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事业“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再次展现了当代新时期地质队员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地矿人“以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

2020开展的全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项目中,沈红钱担任松桃县高地锰矿勘探项目副负责,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2020年4月中旬,大精查工作全面铺开,沈红钱带领项目成员展开野外地质填图,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坚持步行到每一个地质点,初夏的山区,清晨的气温依旧较低,他经常趟过刺骨的溪水,到达调查现场,取得真实的一手地质资料。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松桃县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局部地区超过39摄氏度。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冒着高温酷暑,顶着炎炎烈日奔走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山间进行地质填图作业,许多地方别说通公路,就连羊肠小道也没有,完全靠两条腿、柴刀开路,遇到无路时要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一天中汗水几次浸透衣服,在湿滑的山区,摔倒更是家常便饭,衣裤经常被荆刺扯破,身上也留下了多处伤痕,但他从不叫苦叫累。转眼间进入12月,寒风吹来,瑟瑟发抖,14台钻机挺拔在大雪纷飞、一望无际的群山中,轰隆隆的钻机声响彻云霄,他冒着严寒完成钻孔岩心编录近2万米。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松桃高地锰矿大精查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提交锰矿石资源量1.76亿吨,其中富锰矿石0.75亿吨,成为中国首个特大型富锰矿床,找矿突破再创新高。

“选择了地质,就选择了艰苦,不管任务多困难,工作多繁重,野外条件多艰苦,我们都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这是沈红钱常说的一句话。他就是在地质找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精心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把一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努力传承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地质精神,牢记初心,重拾那份纯粹、专注、坚持,争做优秀地质人。

103地质队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