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普查的特品级旅游资源9个,分别属于地文景观资源(习水中国丹霞谷、绥阳双河洞、绥阳十二背后)、生物景观资源(十二背后林区、娄山关森林公园)、遗址遗迹资源(海龙屯三十六步天梯、海龙屯飞虎关、海龙屯飞虎关)、红色旅游资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习水中国丹霞谷,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镇,面积80多km2,地处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丹霞谷是地球上高原峡谷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为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国丹霞谷深藏于绿色林海之中,九沟十八岔涧谷纵横,山原逶迤,林莽苍苍,千峰竟秀,碧水萦绕。嵌入群山之间的条条沟谷叠翠千丈,浓荫蔽日。一根根红色石柱在浓绿中拔地而起,傲视林层;一块块巨大厚重的红层丹崖,色彩斑斓、幻影重重,拟人拟物,栩栩如生。瀑布跌水隐匿于青山翠谷之中,宛如铺在绿树丛中的一张张网,悬挂在红岩之上的一道道帘,散发出高山流水的悠悠情思。深邃幽静的峡谷曲流,千奇百怪的峰林石柱,神奇灵秀的丹霞洞穴,形成神奇而美丽的 “ 峡谷大观园 ”。中国丹霞谷地灵人杰,人文积淀。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有著名的古崖墓石刻,实业家袁锦道所办48家工厂。
绥阳双河洞(大风洞),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内,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是“中国第一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已探明双河溶洞群相连总长度186.33km, 居亚洲第二,有望成为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洞穴体系由于经历长期、不同时代的地层抬升作用,形成了迷宫一般的四层洞穴系统,洞内结构复杂,水洞、旱洞并存,深度超过550米,上中下四层洞穴中有8条主洞,200多条支洞,5条地下河。地质公园下辖地下裂缝景区、双河谷景区、双河晶花洞、双河客栈度假村、双河国际探洞大本营等景区项目,是集旅游观光、洞穴探险、温泉度假、户外徒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被中央电视台喻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中国地心之门”。
绥阳十二背后—油桐溪大地缝,被称为中国大地缝,位于宽阔水原始森林深处,幽深难测,人迹罕至,只留下当地人许多令人生畏的传说。油桐溪大地缝隶属大娄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林立于深切至600米的槽谷之间,相对高差近1000米,山高谷深,层峦叠嶂,群峰峥嵘,绝壁对峙,造就了无数形态奇异、风光迤逦的奇观。极具探险和旅游开发价值,被称为“中国旅游的最后一把匕手”。
绥阳十二背后林区,位于绥阳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著名的原始森林保护区,为地球上同纬度喀斯特地区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位于绥阳县中部偏北地带,面积173.5km2。地处大娄山脉东段海拔 1400-1700m之间的中间峡谷地带,喀斯特地貌千恣百态,溪壑众多,是乌江支流芙蓉江的发源地。原始丛林茂密葱郁,群山如画。既具有科学考察的宝贵价值,又是较理想的旅游胜地。十二背后林区具有独特的珍稀性、原始性。区内有包括以第三世纪残留下来的古老植物亮叶水青杠树为主的原生性森林、次生性森林、人工林、竹林和灌木林。区内有起源于第三纪的古老孑遗植物—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二级保护植物香树、鹅掌揪等。鸟类有171种,珍稀的国家保护鸟类有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14种,被誉为中国三大观鸟圣地。区内有小型兽类2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豹、林麝、黑叶猴,省级保护动物毛冠鹿等。两栖动物黄斑小鲵、经甫树蛙为贵州特有。爬行类动物花尾鳞蛇,黑脊蛇、紫颈蛇和白头蛙为贵州珍稀种类,沙巴猪、沙巴鼠为本区所仅有。
娄山关森林公园,分布在娄山关景区,娄山关景区属于国家4A级景区,其中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国防大学现场教育点。因长征而得“共和国第一关”之美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201国道穿关而过,崇遵高速公路穿腰直通,交通十分便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主要旅游资源单体为娄山关森林公园,其植被覆盖率超过95%,以多脉青冈、小叶石楠等常绿树种与水青冈、白辛树、光皮树和化香等落叶树种为优势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区整体生态环境极佳。园内青松翠柏、灌木丛林、古树参天,翠竹满山。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其内遗址遗迹资源单体丰富,其内分布有特优级旅游资源单体三个,分别是“三十六步天梯”、“飞虎关”、“新皇宫”遗址。三十六步天梯:整个天梯建在峭壁的山梁上,由三十六步石梯组成,全长55米,呈外倾45度坡度角修建,中间踏步宽2.7米,石台阶高0.5至0.6米,两侧护墙各宽0.8米,是海龙屯城堡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天梯之上为飞虎关。在平播战役中,明军未攻破该关口,从后山破关而入;海龙屯飞虎关,位于“三十六步天梯”之上,在天梯与飞虎关之间有一深壕,原有用吊桥相连(原有吊桥早已不存在)。是海龙屯城堡的第二道险关,飞虎关是在一道绝壁上整体开凿出来的,基础从崖面以下6米深处开始起砌,成为根本无法逾越的天堑。该关由三个捲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型,前半部为单通道石砌半圆拱顶石结构城门,关内通道长度约10米,高度约15米。在平播战役中,明军也未攻破该关;海龙屯新皇宫,是明朝播州杨氏土司的政治指挥中心,建筑群以东面进口多级垂直踏道为中轴线,呈两翼分布,由下至上,五重平台,天井贯通,建筑格局大体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土司处理政务场所,自前而后依次是大门,仪门,庭院,大堂,二堂,大门左右各3根立柱,两侧为八字墙,外围为围墙,中央为天井,天井的中央有突起的甬道,两端有踏步相连,大堂,二堂为五开间,与土司的“从三品”的身份相符。
四渡赤水纪念馆,坐落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占地面积7710m2,建筑风格为黔北民居式,共九个展厅,采用雕塑、油画、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及其战友率领中央红军3万余人四次飞渡赤水河,摆脱40万敌军围追堵截,实现战略转移的历史画面。该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重建,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2007年7月建成开放,2009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2015年11月闭馆改陈布展。目前,四渡赤水纪念馆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文化部廉政教育基地”等,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贵州地矿测绘院参加西南“三省一市一区” 地矿测绘技术交流会 2024-09-24
- 机关服务中心助力“平安地矿小区”建设 2024-09-23
- 省地矿局驻遵地勘单位2024年“迎国庆”棋类比赛成功举行 2024-09-23
- 贵州地矿113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