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良军同志,男,1971年8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并在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参加工作至今。参加工作以来,24年如一日,一直奋斗在地质勘查工作的第一线,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项目,他热爱工作,兢兢业业,坚守一线,品格高尚,业绩突出,为黔东地区锰矿找矿实现我国40多年来的最大突破做出重要贡献,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劳模及技术奖项等,是一名优秀的模范青年地质工作者。
热爱地质坚守一线
24年来,他每年野外工作超过300天,晚上还要理资料、做研究,挑灯夜战。1997-2008年期间,他一直坚守在贵州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威宁县及周边开展区调、矿调等工作,他用脚步踏遍了威宁县及周边2300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为了赶进度,他早上6点起床,深夜返回驻地;为了赶时间,有时不吃早餐就出发,一天三顿啃点干粮喝点山泉水充饥;为了工作,他不顾野外突遇的倾盆大雨,不管蚊虫叮咬,总是主动选择地形复杂、工作难度大的路线,每天徒步40-50公里。这一切源于他对地质工作的执着热爱和追求,别人说地质工作苦,他却以苦为乐。
忘我工作业绩突出
袁良军参与或负责了多个区调、矿调、地勘基金等大项目,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术深钻细琢,先后获得了1996年1:5万区调沿河幅获优秀奖、1998年获新发现矿产地奖、2012年编写的《贵州省锰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获优秀等级、2012年度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个人获奖荣誉证书编号:JZ-DZXH2013-G09-09)、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个人获将荣誉证书编号:ZK-DZXH2014-G02-12)等。
无私奉献言传身教
区调、矿调工作周期长任务重,条件艰苦,收入偏低,技术要求高,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袁良军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地质工作者、技术骨干、共产党员,长期以来他以高尚的品格主动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地调、区调、地勘基金等项目,以实际行动无私奉献自己,践行对党的忠诚承诺。袁良军这位年轻的“老”地质队员,积极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鼓励青年人要热爱地质事业。与他一起工作的年轻同志大多数已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二级单位负责人等,他为单位地矿新人的培养,尽了应有的努力。
大爱无言愧对亲人
每年300于天的野外工作让他不得不远离家人。2003年袁良军的母亲不幸身患癌症,妻子为照顾家庭不得不辞去工作照顾公公婆婆和年仅2岁的孩子。此时正式项目的关键时刻,作为技术负责人的他,怀着对母亲的爱和愧疚之心托付妻子照顾家人,毅然选择返回威宁项目组开展工作。
“产学研”结合成果突出
作为以周琦和杜远生为学术带头人的黔东北地区南华系“大塘坡式”锰矿科研团队的一员,在学术带头人的指导下,他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将生产经验、学术理论和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铜仁地区锰矿潜力评价、成矿预测,攻深找盲、寻找隐伏锰矿中做出了较大贡献,为实现该地区锰矿找矿工作、提升团队科研水平和丰富科研成果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为实现我国锰矿找矿四十年来最大的突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我国地质工作在该领域的国际上影响力,2015年他和他所在的团队获邀赴美参加全球地质年会,充分展示了中国地质人的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省地质局实验室成功举办北京研学团科普活动 2025-07-17
- 机关服务中心退休党支部开展 “七一精神永驻党员心中”主题党日活动 2025-07-10
- 地调院、实验室分别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2025-07-03
- 机关服务中心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月专题培训 2025-06-26
- 机关服务中心“双报到双服务”进社区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