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以萤烛之光 点燃责任和担当 ——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战“疫”纪实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以萤烛之光 点燃责任和担当 ——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战“疫”纪实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贵阳市各区都相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与病毒赛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许多党员干部作为志愿者“逆流而上”,展现了地质人“向险而行、冲锋在前”的担当和精神。同时,地灾应急值班工作者默默坚守岗位,克服各种困难,连续13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

点点萤火汇成河 逆流而上行使命

54岁的任明强从9月6日开始,加入新天寨环溪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天组织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入户分发抗原检测试剂和社区爱心物资、参与小区值班值守等工作。“清晨6点手机微信响起那一刻,我便‘打锣式’地通知住户做核酸。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责任啊。”任明强说道。

51岁的刘秀伟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所在万科新都荟小区报名参加志愿者。“知道参加志愿者风险大,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站出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刘秀伟说。通知大家做核酸、维护现场秩序、发放物资……刘秀伟同志就像“革命一块砖”,小区有需要的地方

46岁的张美雪“变身”成为天骄豪园创业城4栋的楼长,他不仅是社区的志愿者,更是居委会干部的辅助者,也是整栋楼的“定海神针”。要做的工作繁琐复杂,要操心的事情千头万绪,“任职”的第一天,就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情况、登记基本信息、掌握基础资料,做到情况清、人数明,一旦有任务下达,有准备、不慌乱、不遗漏。除了白天的工作,他晚上还要在卡点值守。他说:“楼长不是官,是党和政府连接居民百姓,打通‘最后100米’最为关键的‘桥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并坚持用细心、真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去做,小区楼栋的百姓就会舒心、称心、开心,就会有平静和安详的幸福感,就不会有恐慌,就有了抗击疫情的精神动力。”

42岁的周西霞自9月3日投身到国电金海域社区的抗疫工作,专门负责核酸检测的次序维护,人员数据统计、扫楼、抗原数据的发放和统计,帮助社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员进行信息的绑定,帮助独居老人采集抗原试剂。她说:“还没做志愿者之前,都知道医务人员很辛苦,由于贵阳这波疫情的突然爆发,有幸加入到了防疫志愿者的队伍,如愿像医护人员一样,能够为大家做一点事情,让我倍感荣幸。”

41岁的杨元丽9月4日加入中铁逸都国际志愿者团队,每天早上6:00逐户敲门、核对信息、发放检测试剂盒,针对不会做抗原检测的老人,就一个个的进行指导或帮忙。她说:“我深知作为志愿者风险大,但是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积极的响应就地转为志愿者的号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期为疫情的早日结束献一份微博之力。”

疫情静默管理后,小区的每栋楼要有人劝返擅自外出人员。40岁的胡屿成为志愿者后就负责这项工作,他的任务就是守住分配给他楼栋,劝返要外出的居民们。他每天起早贪黑,严把楼栋进出口,配合社区、物业全力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做到守土有责。

39岁的陆安良住在花溪区保利溪湖小区,进入静默期后,他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果断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和大家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组织大家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了解大家物资匮乏后,便帮助发放团购物资等。“配合上级做好抗疫工作,不添乱的同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陆安良谈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如是说。

“有大家才会有小家。”38岁的杨亮主动请缨参加世纪城志愿者工作,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工作在疫情抗击第一线。他带头承担龙禧苑5栋、9栋核酸检测辅助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永远冲在第一线。通过电话对接、物业楼管、社区居委会及志愿者齐抓的方式,整合梳理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参与疫情防控安全值守、核酸检测、抗原试剂检测和扫楼、蔬菜配送等工作。

夏清身处疫情重灾区之一的甜蜜小镇,9月9日在接到急需志愿者报名参与接纳物资等相关工作的通知后,他立即报名。开始时因防护物资缺乏,只能穿戴简易的防护装备,每搬运一车物资都需要全身进行一次消毒。他回忆,第一次穿戴防护服时,心里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每次医生都会严格强调防护措施,包括怎么穿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怎样进行消杀、怎样正确安全地脱下防疫装备。夏清说:“每次紧张的时候,我就会在脑子里把细节再过一遍,并且做一次自我检查,心里的担忧、害怕和顾虑也就慢慢消除了。”他直言,这次防疫志愿工作也让他更加理解医务工作者。

32岁的卢裴裴从9月7日晚上7点参与志愿者工作以来,每天矜矜业业,疫情防控一线卡口有她的身影,深夜的街道上有她的脚步,给独居老人、抗美援朝老兵、特殊人群发放菜包、抗原检测亦有她的背影。不知不觉中,她的脸上出现了长时间戴口罩的印痕,手也被被磨出了很多茧子,但她乐此不疲。在防控工作中,她深感工作人员的辛苦不易。“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做好表率、冲锋在前。为守护大家健康冲在抗疫前线。”她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58岁的退休职工朱学书,在遵义义工联注册志愿者。她自开始区域核酸检测以来就始终坚守一线,尽职尽责,每天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承担着验“双码”、量体温、维持秩序、上门帮居民做抗原检测等工作,有空的时候就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她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之余,还对社区内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病残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关怀。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休不褪色”,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安全,也给年轻志愿者们做好了表率。

地灾监控不松懈坚守不息显担当

舍小家顾大家的除了志愿者们,还有吴东燃、许林江、吕龙、杨祥4在省地灾应急值班室长达13日的坚守的同志

吴东燃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疫情发生后,每天他也很担心家里的情况,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应急值守。他深知,现正值严防秋汛的关键时期,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地灾防治工作同样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因此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想女儿的时候,就打视频电话,看着她俩的笑脸,听听她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许多。”吴东燃说。

许林江介绍,这是他工作以来,值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13天。贵阳市开展静默管理前一天,他们几个就开始值班。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他们几人坚守。“领导来给我们送来一些生活物资,这些天我们把办公室当家。一边关注全市的疫情消息,一边时刻紧盯全省地质灾害情况,主动收集、发现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沟通报告,及时做好地灾防治的调度工作。”

一起值班的还有值班驾驶员杨祥,他说,好在家人有妹妹照顾,因此无后顾之忧。他和吴东燃、许林江等人一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衣服换。“实在太脏了我们就去洗手间把衣服洗来晾干,第二天继续穿。这是特殊时期,我们大家都能克服,希望早日打赢抗疫之战。”杨祥说。

据吴东燃介绍,他们值班期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出现了几次红色和橙色预警,经过调度后已经妥善处理。“无论怎么困难,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请大家放心。”吴东燃如是说。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疫情防控吃紧时刻,环境院党员干部职工朝着疫情防控第一线奔赴而去,他们以萤烛之光,点燃责任和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的防护墙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作者单位:环境院)


一审:何晓华

  刚

二审:叶章青

三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