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省地矿局主办、省地质博物馆承办的“贵州省首场‘玻璃国土’专题讲座”在省地质博物馆举办,局专家曾禹人研究员到会作《“玻璃国土”——让贵州地下更透明》专题报告。局属地勘单位代表、地质博物馆管理人员及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讲座。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安成祥主持讲座。
曾禹人研究员从“玻璃国土”的概念、国内外三维地质工作开展情况、贵州发展情况、效果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重点介绍了贵州“玻璃国土”的政策背景和阶段性成果,与参加讲座的人员进行现场互动并现场答疑。
据悉,“玻璃国土”是一项基础性的地质信息系统工程,可视为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三维可视化虚拟地壳。省地矿局在系统收集并充分利用贵州省基础地质、深部钻探和地震勘探等数据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突破省域超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实时调度关键技术和超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分析关键技术,建成全国首个省域“玻璃国土”,初步实现了全省域17.6万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的浅层地壳透明化,成功研发基于多层级、多尺度、多要素省域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质信息系统,初步探索了省域“玻璃国土”建设方法体系。当前,正积极开展重点区域1:25万-1:5万-1:0.5万三个尺度三维地质建模,同时筹划更多区域的建模工作。以项目成果为起点,今后将致力于成果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模型成果,逐步形成成熟、完善的多尺度-多要素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贵州三维地质模型系统,持续为自然资源及矿政管理等政府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可视化管理和决策支撑。
近年来,省地矿局致力于“数据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省政府和相关职能厅局的关心支持下,陆续实施了省域玻璃国土建设、全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省域地质三维模型创建、重要矿山精细建模、数字勘查系统、省地质数据目录共享系统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向数字化转型大部迈进。在初步实现海量地质数据和资料集成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省地矿局信息化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地质大数据人才,为贵州省地质事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作者单位:局党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2024-09-04
- 贵州地矿局乡村振兴9月工作例会暨机关三支部主题党日顺利召开 2024-09-24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智率队到贵州地矿105队调研 2024-09-23
- 省地矿局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