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赶紧跑!”7月7日22时,松桃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结合省气象数据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代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向县内各乡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两起滑坡造成房屋倒塌,村民已连夜安全撤离。这是贵州成功预警预报地灾信息紧急撤离的一个缩影。
进入7月以来,贵州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天气,多地短时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频发。7月7日12时,贵州省启动II级地质灾害防御响应。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环境院或地灾中心)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预警预报,坚持24小时值守,有效提升汛期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护灾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据省地灾中心预警预报科技术人员李潇介绍,截至2020年7月12日,全省已建成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2502处,安装设备共计13646台套,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39648次,其中红色预警42次,橙色预警87次,黄色预警387次。
如何做到科学预警预报?李潇说,首先由省气象台收集全省各地5日内降雨量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图形综合处理,分别绘制出前期5日、3日和1日累计降雨量图,并通过综合气象资料分析,制作24小时降雨预报图,在每天15:00前上传到省气象局文件服务器。省地灾中心预报预警工作人员从省气象局文件服务器上下载相关图件,叠加至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采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等级判别标准研判分析,生成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分布区域,将等级分布区域图存储为Jpeg格式图像的“24小时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并上传到共享文件服务器中以便双方对当日的气象产品进行会商。然后根据当日气象变化和地质环境条件确定是否要修正。每日17:00前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在《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门户网站》上发布当日的预报预警等级情况;在预报预警等级为黄色~红色时,同时启用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向省内有关地区、部门、乡镇发送地灾预警信息;在预报预警等级为橙色和红色可能出现较大强度降雨和降雨范围较大时,经双方协商确定由气象台制作文字产品,通过“贵州卫视一频道,天气预报栏目”向全省发布,同时在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晚“整点新闻”节目中播报。当有橙色及以上情况时,我们还以专报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省及相关市(地、州)、县自然资源部门发送地质灾害预报信息。
如何抓实应急处置?刚从习水和松桃地灾应急现场归来的环境院院长吕刚对笔者说,强化协调联动。我省建立了由环境院(应急中心)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载体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地区发布重要预警舆情、汛情灾情等信息,为涉及地区和部门事先防范、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时间,为科学决策、有效应对、妥善处置紧急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依据,切实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形势研判,提前预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第一时间收集到灾险情报告,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处置。
如何筑牢思想防线?环境院党政办主任何晓华说,强化宣传教育。环境院党委始终秉承“抓宣教就是抓基础,抓宣教就是抓预防,抓宣教就是抓治本”的理念,扎实有效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今年以来,环境院依托“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等纪念日开展宣教活动,编印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册,制做宣传海报、作业本、伞等并发放,各市州及88个县区全覆盖。共印制发放各类宣传物资近30万份,通过短信等平台发送近千条工作信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抓得紧、抓得细、抓得实,着力提高老百姓识别处置地灾能力,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如何保障值守到位?已经连续昼夜值守的环境院副院长王瑞强调说,强化制度约束。汛期期间,环境院党委加强值班值守工作调度,对带班领导去向、值班人员在岗情况、紧急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应急值守工作进行随机抽查,有效督促值班值守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切实保障应急值守“全天候、无间隙”。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所有人员须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并保持通讯畅通;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值班岗位,按规定做好值班信息及灾情、险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值班期间的工作记录和有关资料,确保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在每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出后,需代省自然资源厅对当日橙色及以上预警地区值班室进行电话抽查,每日值班还需对全省地灾自动化监测平台进行查看,对发出预警的地区需打电话核实情况;值守专家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出现红色预警时还需进行专家前置。
如何准确提供依据?分管地灾应急技术指导并刚从松桃地灾应急抢险一线转来的环境院副院长李阳春说,强化监测预警。环境院采用统计回归模型综合研判,综合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实时监测预警、气象数据等信息,提前发布大范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实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截止到7月12日,预警预报工作运行期共101个工作日。黄色及以上的预警发布了79期,在发布期中占78.21%,橙色及以上预警52期,在发布期中占51.49%;发送手机短信预警信息1349087条(人·次);并在“贵州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和“贵州省人民广播电台”早、晚7点新闻栏目中播报。此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信息被贵州新闻媒体广泛采用,与省自然资源厅、省地矿局的门户网站链接。结合大数据防灾的理念,我们通过平台监测共发现大规模变形的隐患点有27处。
受省自然资源厅委托,由环境院组织实施和运维管理,云上贵州承建的“贵州省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在汛期大显神威,一次次成功预警预报,被老百姓誉为生命保护神。
6月23日14时至24日7时,晴隆县出现5站特大暴雨,其中安谷乡达208mm,达特大暴雨级。6月24日中午12点57分,环境院设置在晴隆县安谷乡前进村团坡组大寨滑坡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橙色预警,黔西南州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向安谷乡国土资源所负责人调度核实,所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前往团坡大寨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核实。6月24日13时24分,团坡大寨滑坡开始发生下滑,国土所负责人立即向乡政府汇报,并同时向县自然资源局汇报。县自然资源局立即向县人民政府上报灾害情况,并同时向州自然资源局报告,在14时18分,州自然资源局要求县自然资源局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紧急避险撤离。该隐患点因自动化监测设备预警预报,组织群众撤离避险及时,在14时30分,通过释放无人机航拍查灾,滑坡正加剧变形下滑。至15时40分,受威胁8户38人全部撤离避险。
7月1日12时,环境院设置在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剑坝村九组滑坡群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报警信息,接到报警信息后,汇川区自然资源局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山镇剑坝村九组滑坡群进行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核实,滑坡群整体未发生变形迹象,局部发生滑塌,滑塌区域长17米,宽28米,厚2米,方量约800m3,造成1栋房屋局部损坏,乡村小路约25米损毁,无人员伤亡,滑塌区域威胁4栋房屋常住居民2户3人,紧急撤离,并将倾斜电杆进行处置,滑塌周围设置警戒线警示牌。
对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银山村倒马坎组滑坡点,环境院安装有自动监测仪,该滑坡从2018年6月以来一直未出现较大滑动,2020年7月1起,该滑坡变形加剧,主要表现为居民房后方斜坡出现滑坡裂缝及滑塌,至次日17时自动监测仪发出报警,环境院立即通知紫云自治县自然资源局,组织核查后,镇政府及时对影响范围内村民进行了避险撤离,同时在监测预警平台上对该点变形进行关注。7月2-3日,经现场详细调查后发现,该滑坡后缘主要发育两条裂缝,并且出现少量滑塌现象,裂缝中有大量地表水灌入。滑坡前缘见土体隆起,滑坡上的水池受挤破,自动监测仪基座出现扭曲。滑坡主要威胁3户1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并设立危险警示牌,并拉起安全警戒线,禁止村民在滑坡威胁范围内活动。
7月5日16:15分,丹寨县收到环境院运维管理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发出的基加村老寨滑坡红色预警信息,经与监测员核实,该隐患点在7月4日发生灾情后,在家住的8户9人已全部转移安置到村委会居住。进入隐患区域的路口拉警戒线,确保没有人员进入隐患区。由于隐患区域出现裂缝较多,4栋房屋出现开裂、倾斜,比较危险,监测员坚守在隐患点对面进行观察。
7月6日,环境院运维管理的监测系统显示毕节市七星关区有三处自动化监测设备出现预警信息,分别是清水铺镇红岩村湾子组不稳定斜坡、团结彝族苗族乡青杠查家寨、何官屯镇夏泉煤矿崩塌。湾子组预警信号:黄色预警,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到实地测量,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经现场核查,该点开裂变形迹象加剧,监测设备已倾斜。旋即督促、指导当地人民政府加强监测,组织受威胁的人员撤离避险。团结彝族苗族乡青杠查家寨预警信号:橙色预警。监测与技术人员到现场核实,有逐步变形的迹象,建议加强监测防范,必要时执行“三个紧急撤离”。何官屯镇夏泉煤矿崩塌预警信号:蓝色预警。监测员到现场核实,没有发现明显变化。
7月8日,松桃县甘龙镇石板村田堡组发生滑坡,通过成功预警报警,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0余人。环境院院长吕刚、副院长李阳春随同省自然资源厅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奋战,科学布置,周密部署,组织安装便携式应急裂缝监测终端5台,布置人工监测点8个,“人防+技防”同时发挥作用。通过对滑坡体后缘及侧缘进行监测,科学保障抢险救灾工作安全进行。环境院地灾防治专家协同省地矿局103地质队技术人员共21人,不畏艰险危险,对滑坡地质特征及灾害现状展开应急调查,对滑坡的影响区域进行核查。在极具危险的滑坡后缘及侧缘安装设备及标识,及时进行监测,并对滑坡两侧区域开展了面状调查。通过现场利用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倾斜摄影影像调查,对比灾点发灾前后的航测影像图和遥感影像图,科学地评估了滑坡体的稳定性,合理布置了滑坡体监测点,编制了甘龙镇石板村田堡组“7.8”滑坡专项调查报告,提出了科学建议和意见,指导科学安全施救,有效防止了次生地质灾害对救援工作造成威胁。
7月11日,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新厂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倒塌21栋。所幸附近隐患点的地灾监测员曾志华通过参加培训时掌握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认真观察,在发生滑坡之前,提早发现了险情并及时报告,避免了悲剧发生,受威胁80户281人紧急避险转移,无人员伤亡......
每当地灾发生,环境院总是第一批到达现场,也总是最后一批离开;面对地灾险情,环境院的领导专家与技术人员总是率先冲在前面,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严防死守。面对猛于虎的灾害,贵州地环人始终不畏艰险奔波奋战在地灾应急一线,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而坚守着..
(作者单位:环境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2024-09-04
- 贵州地矿局乡村振兴9月工作例会暨机关三支部主题党日顺利召开 2024-09-24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智率队到贵州地矿105队调研 2024-09-23
- 省地矿局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