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质要闻
专家学者为做好贵州地质科普旅游建言献策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6月24日,在贵州大学召开科普旅游座谈会,会议以贵州 “金钉子”的保护及开发为焦点,就如何做好贵州科普旅游,讲好地球故事进行了讨论。贵州地质学会参会为做好贵州科普旅游积极建言献策。中国科普研究所省科协贵州大学、省地矿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座谈。 

地质学上的“ 金钉子 ”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剑河“ 金钉子 ”记录了远古5亿年前,地球生命发展演化的蛛丝马迹,是地球宝贵的地质遗迹。座谈会上,贵州“ 金钉子 ”首席科学家赵元龙教授首先介绍了贵州首枚 “金钉子”的研究及科学价值。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Stan Finney亲笔签字,批准了以中国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将中国贵州剑河的苗岭统及乌溜阶作为国际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报告。由此,全球第68颗,中国第11颗“金钉子”落户贵州剑河,中国成为全球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

贵州素有山地公园省之称,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地质科普旅游的先天优势。特别是组织开展了59个县(市、区)旅游大普查,新发现旅游单体近5万处,助推全省旅游“井喷式”增长,在全国率先进行地学旅游文化村建设,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座谈会上,省地质学会的介绍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

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金钉子”向公众科普及开展地学旅游,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贵大杨兴莲教授讲述了一位 “农民科学家”做导游的故事说明高深的科技成果需要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剑河“ 金钉子 ”坐落的八朗村小伙刘锋,从20岁就一直跟随赵元龙团队开展“金钉子”工作30年来,他耳濡目染,对“金钉子”的由来及科学科学意义有深刻的了解,经常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为游客进行讲解,得到游客的点赞。目前在网上及实地预约他做导游的单子很多,这位“农民科学家”很火。

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在谈到科普旅游、讲好贵州的故事时说,目前贵州发展的故事、红色的故事、民族的故事等,都讲得很好,地球的故事还需要继续努力讲好。贵州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世界级宝贵资源,非常有必要向世界开放,做好科普宣传。

     为“讲好地球的故事”,组织专家座谈交流,贵州省地质学会主动联系省科协、贵州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考察“金钉子”剖面,为中国科协及省科协领导提供技术咨询及讲解,充分发挥了桥梁及纽带作用。

    (作者单位:地质学会)


座谈会场.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