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至16日,锰矿深部找矿与方法院士论坛在贵州铜仁召开,陈毓川、金振民、毛景文三位院士在论坛上对贵州地矿在铜仁地区锰矿勘察上采取的“(政府、市场、地勘单位)三体合一”及“产学研结合”机制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两项机制对全国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论坛上,陈毓川院士提出,贵州地矿103地质队在勘察到一定时候,能及时总结规律,为找矿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这点非常好,其“三体合一”和“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值得大力推广,特别是在湖南和重庆地区。金振民院士也认为,该队坚持基础地质研究和现代地质科学理论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际勘查相结合,坚持敬业的研究精神和重视人才的培养等举措值得赞扬。毛景文院士则说,作为《矿床地质》的主编,他经常看到贵州地矿投来的稿件,从这一点展现了贵州地矿工作人员探索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都很强。
据悉,锰矿是国家战略紧缺矿产,也是国家紧缺七大矿产之一,我国70%的锰矿资源都依赖进口。贵州地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现了著名的“大塘坡式”锰矿,历经60年的努力,贵州地矿人砥砺奋进,在锰矿找矿、科研和应用等方面成绩斐然。2010年以来,相继发现和勘察了松桃道坨、桃子坪、普觉和高地等超大型锰矿床,新增333以上资源量6.6亿吨,其中富锰矿资源量达1亿吨,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以来的重大突破。贵州“大塘坡式”锰矿累计查明资源量达7亿吨,成为世界级的锰矿类型。
此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主办、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勘查技术工程创新中心、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贵州省地质调查院院士工作站共同协办。自然资源部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龙宝林副主任主持,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处长叶海洋及全国各地的相关单位及科研机构工作者共计73人参与此次论坛。
论坛不仅邀请了院士和锰矿专家进行理论和科研成果的分享,还对“大塘坡式”锰矿进行了实地野外考察,金院士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关键性矿产的勘查及科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贵州地矿集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2024-09-04
- 贵州地矿局乡村振兴9月工作例会暨机关三支部主题党日顺利召开 2024-09-24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智率队到贵州地矿105队调研 2024-09-23
- 省地矿局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