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中国地科院到贵州调研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创建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5月15至17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及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联合组织调研组,到贵州省绥阳县正在创建的全国首个温泉镇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进行调研,并对创建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温泉镇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是在贵州省地矿局106队、贵州山水旅勘院实施的贵州省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通过贵州省地质学会专家组验收,2018年12月12日,贵州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园中村”授牌后,以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以丰富的旅游地学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地方政府扩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需求而开始创建的。

调研组一行四人听取了贵州省地矿局106队、贵州山水旅勘院、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温泉镇政府等单位旅游地学资源调查、温泉镇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规划等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后,对贵州省地矿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主动转化旅游资源大调查成果,勇于探索新时代旅游地学文旅产业发展之路,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大加赞赏。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郝美英介绍,在旅游地学方面贵州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创建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更是全国首创。地学文化特色小镇作为地质工作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途径,保护利用地质遗迹和矿山遗址等自然资源的新平台,地学资源景观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新纽带,弘扬新时代地学文化的新阵地,她希望将基层实际操作的优势与地科院政策引领的优势有机结合,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遴选标准指标,确立创建标准,达到把专业技术转化为资源,把资源转化为产品,把产品转化为小康的最终目的。

据了解,绥阳县温泉镇属省级二类贫困镇,现有1000多贫困户,5000多贫困人口,长期守着优良资源,受着贫困煎熬。2017年开始创建旅游地学文化村,2019年开始创建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通过地学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地学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生成了“双河洞旅游100+”产业项目,特色小镇建成后,将可提供1000多个床位,迎接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脱贫攻坚插上文化的翅膀。

交流座谈会上,中国地科院专家们高屋建瓴,顶层设计,在充分肯定和鼓励已做工作成效基础上,更为创建温泉镇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在政策学习、标准解读、效益分析、经营机制、业务提升、科普深化等方面提出了权威、可行、富有启发意义的意见与建议,让贵州旅游地学实践得以升华。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晓波及地科院教授级高工庄育勋、白冶,贵州省地矿局地勘处副处长、旅游地质专家组组长雷志远,贵州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廖丽萍、贵州旅游地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跃康及贵州省地矿局106队、103队、贵州山水旅勘院,双河洞地质公园管理处、九龙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等单位领导、专家陪同参加了调研。

(作者单位:106地质队


微信截图_20190521150313.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