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贵州绥阳双河洞第21次国际洞穴科考圆满结束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日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30余名顶尖洞穴探险专家在贵州绥阳双河洞历时20天开展的第21次国际洞穴科考圆满结束。最新科考成果显示,双河洞“长”由18.9千米延伸至257.4千米,继续保持亚洲第一长洞,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五长洞,是世界上白云岩第一长洞。发现双河盲布甲等10多个新属新种,并在洞内发现一具大熊猫骨骸。

双河洞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自1987年以来,持续32年双河洞国际洞穴科考一直在不断探测中,并不断刷新其长度。2018年探测长度为238.48千米,成为亚洲第一长洞,世界第六长洞。

据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处长欧阳志宏介绍,今年的科考活动由绥阳县人民政府和贵州科学院共同主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承办,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中、法、意三国的30位顶尖洞穴地质、洞穴科学探索界专家组成科考团队,历时20天,探索、考察了双河洞系统大量地下洞支、水系、地下生物等资源。总探洞时长达1250个小时,其中在洞穴内持续探洞时间最长达16个小时,新发现的洞口中,有3个洞口可以与双河洞相连接,洞口新增到59个,长度增加到257.4千米,继续保持亚洲第一长洞,跃居世界第五长洞。同时,2019年科考后双河洞的纵向深度也从550米左右增加到660多米。除此之外,大量见未所见、闻未所闻的稀奇古怪小生物新发现,使专家们眼前一亮,打开了生物多样化保护,积累了大量洞穴地质、生物、水文、气候等方面科考资料。

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李坡介绍说,与往次科考不同的是,在一个比较独特的洞穴里面,不到2米范围内,发现很特殊的两具古生物骨骼化石,有一具大熊猫化石,一具人的骨骼化石,现在还不清楚人的骨骼是不是和大熊猫同期,如果同期,应该是古人类化石,需要再研究。另外,有些地方的骨头有人为刀砍或烧过的痕迹,可以判断这个洞穴曾经有人在里边生活了比较长时间,是比较早的,早到什么程度,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据了解,这是继2014年12月、2016年4月双河洞科考之后,科考队再次在双河洞发现大熊猫化石,至此已发现10具大熊猫化石。

“大熊猫化石的再次发现,对于研究古地质环境、动植物生存条件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证明该地区当时气候温凉潮湿,土质肥厚,森林茂盛,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贵州省地矿局106队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首席地质技术顾问翁申富如是说。

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田明义发布2009年以来在双河洞的洞穴生物研究成果。田明义说,10年来在双河洞共发现60多种生物,其中洞穴生物占40多种,包括跳虫、盲蛛、马陆、盲步甲以及幽帘虫。

目前了解到,经过海内外专家32年的科考探险,在双河洞发现了地下梯田、洞穴瀑布、卷曲石、石膏晶花等地质奇迹和大量洞穴生物化石、洞穴活体生物,为洞穴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单位:106地质队)


洞穴内发现的双河盲步甲.jpg

洞穴内发现的双河盲步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