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讲话精神,为了《杜鹃花》2017冬刊和贵州地质文学丛书的编辑,大家来到了遵义,花了不少的心血,我代表局党委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我相信在遵义期间,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把冬刊和丛书定稿,完美的收官。
我年轻时也曾经有过文学梦,也写过一些散文、诗歌甚至戏剧。也有一个习惯,喜欢逛书店,对《杜鹃花》感觉很亲切,对近年的《杜鹃花》作品都没落下,地矿文学就这样一茬一茬的传承下来。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地矿文学怎么往前走?怎么创新攀高?我讲三点意见。
一、地质文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强大之根。只有彰显文化自信,传承才有未来。
我们现在编辑《杜鹃花》也好,出版地质文学丛书也好,都要求我们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进一步扩大影响。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用心学习,回头来看过去5年我们取得的成就,使《杜鹃花》跟上时代步伐。
过去五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功劳就是率领十三亿多人,走近了历史上想做的梦想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接近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交汇期,大事连连,包含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国七十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周年等,也必将带来文化的振兴繁荣期。第一个百年梦圆之时,也必然是文化自信之时。我们有老师是专门“写史”的。从“史”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来,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增强文化自信,首要是思想上要增进文化自觉,行动上要做到文化自强。在将来5年,我们的地质文学创作要反映翻天覆地的变化,题材与素材很多,很值得我们去琢磨,要求我们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佳作。我希望《杜鹃花》要有新的创新,新的发展,贵州地质文学现象一定要谱写新的篇章。
二、地质文学要扩大创作视野,扩大社会影响
《杜鹃花》创办30多年了,我们要有新的视野,要跳出地矿看地矿。当然《杜鹃花》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地矿的元素,但是当国家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我们的文艺也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党的文艺方针是讲得很明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希望地矿的文艺爱好者,包括作家,从新时代新角度挖掘新素材,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有社会影响的作品。地矿自身的传统要保留,外来的精华要吸收。
前两天我到我局的扶贫点六盘水钟山区,和驻村队员们谈了一点感受,扶贫的关键是“扶智”,不仅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更要让老百姓把脑筋动起来,找准将来怎样有个长期富裕的点子。
现在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要求各个单位是留有资金预算的,这也是智力投资。要利用这种机会呀!为什么我来了以后一直说一句话:“跳出地矿看地矿”,地矿和很多行业是有密切结合点的,我们文艺创作也一定要跳出地矿人的角度,到外面看了再倒回来看我们地矿,你就视野开阔了,才能使文艺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希望,思想要转型,认识要转型,作品才会转型。要善于总结,深度挖掘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新气象,新面貌,包括新事物。我们文化人最大的共性,就是用我们的智慧启发所有读者的智慧。一篇好的作品,就像一篇好的报告一样,他会让你入脑入心,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希望能再上一层楼,让地矿文学特别是《杜鹃花》拥有更多的读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三、地质文学要深入火热生活,不断创新攀高。
文艺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要坚持文艺为人民的方向。我们地矿文学就是要不断满足地矿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的地矿作者要多接触生活,多接触社会,多从不同的领域思考我们的创作,从不同的领域去拓展生活,去讴歌时代,去攀登新高。
周总理在50年代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广交朋友,交而不滥,心中有个度”,这句话的背景,讲的是与民主人士、民主党派的接触,否则我们执政党听不到的不同声音。我们的作家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最不同的,或者最不起眼的小事情上面,提炼并创作出重大的或者是很有价值的文艺作品。这需要生活的积累,从生活中提炼精华。增强文化的自信,需要我们坚培养德艺双馨的地矿文学艺术人才队伍。地矿文学不要固定成形,不要自我封闭,不能满足于自娱自乐,要广泛深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认真组织采风,要切实学会借鉴,文学作品才能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
我相信,我们地矿文化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将会产生新的动力,做到新的转型,实现新的突破,铸就新的辉煌。
(欧德琳等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2024-09-04
- 贵州地矿局乡村振兴9月工作例会暨机关三支部主题党日顺利召开 2024-09-24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智率队到贵州地矿105队调研 2024-09-23
- 省地矿局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