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12月,在我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积极建议下,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开展了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的重大决策。贵州省地矿、煤田、有色三大地勘局组织四千多地质工作者承担了主要普查任务,这即是贵州省“史无前例”的创举,也是贵州地质工作服务旅游产业“破天荒”的创新融合,写下了我局“大地质”服务“大旅游”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此,有必要对我局探索贵州旅游地质新领域的历程进行深情的回眸与展望。
一、我局探索贵州旅游地质的主要历程
贵州旅游地质最早的探索,源于本世纪初期(2000年)贵州省地矿局所属国有企业——贵州山水旅行社对修文县桃源河景区经营管理权的收购工作,因受当时认识的局限性,失去了收购这个景区的最佳时机,贵州山水旅行社也失去了发展壮大的一次重要机遇。
2003年,中国旅游界经历了“非典”的挫折。贵州山水旅行社从延长旅游产业链出发、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战略思考出发,在贵州省地矿局支持下,创建了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简称山水旅勘院),贵州山水旅行社总经理陈跃康兼首任旅勘院院长(法人代表),111队原总工程师、知名喀斯特专家李兴中先生受聘旅勘院首任总工程师,从此贵州地矿局有了从事旅游地质资源研究与规划开发的专门机构。
2004年6月,山水旅勘院开展了关岭和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工作,并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出席河南嵩山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开园仪式。
2005年10月,山水旅勘院获国家旅游规划丙级资质,策划并开展了《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可行性研究》,参与了黔南州平塘县省级与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论证、规划工作。
2006年5月,在河南焦作市云台山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山水旅勘院院长陈跃康作了《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可行性研究》大会交流发言,同年开展并出版了《黔南州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学术成果。
2007年6月,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在庐山举行,山水旅勘院院长陈跃康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中国地质公园州--黔南州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专题报告。
2008年4月,山水旅勘院完成了贵州省旅游局委托的《贵州省温泉旅游度假产品专项规划》,为贵州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发展度假旅游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0年10月,山水旅勘院应邀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旅游规划生产力论坛,并举办了旅勘院科研、规划成果展览,同年12月,山水旅勘院获得国家旅游规划乙级资质。
2011年8月,贵州省地质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决定设立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旅勘院院长陈跃康当选为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分会会长);刘家仁研究员为副会长兼秘书长;9月,由山水旅勘院承担的《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贵州子课题》完成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陈安泽主编);11月,在贵州省地质学会领导下,旅游地质分会与山水旅勘院积极策划下,成功举办了《贵州旅游地质座谈会》,促成贵州省地矿局与贵州省旅游局签订了《贵州地质旅游合作发展备忘录》,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致信祝贺,使贵州旅游地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012年3月,根据局决定,山水旅勘院从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剥离,成建制划拨108队管理。4月,山水旅勘院受上海自然博物馆委托,承担了关岭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贵州三叠纪实物剖面(5×6=30㎡)原生态转移恢复项目,创造了贵州野外标准地层剖面生态移植到国家级博物馆陈列的先例。8月,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报会在甘肃张掖召开,山水旅勘院总工程师李兴中出席会议,并作《梵净山冰川遗迹旅游地质资源研究》初步成果报告,受到与会代表高度关注。
2013年3月,陈跃康辞去山水旅勘院院长职务,108队时任总工程师唐云辉接任旅勘院第二任院长。
2014年7月,在旅游地质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家仁带领下,山水旅勘院为织金洞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2015年9月,织金洞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实现了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梦想,旅游地质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家仁研究员是主要推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4月,在贵州省地矿局的创新推动下,将旅游地学成功导入了轰轰烈烈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行动。10月,根据局决定,山水旅勘院从108队划拨到测绘院,黄豪任旅勘院第三任院长。11月,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在福建省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举办第三十一届年会,贵州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应邀出席,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贵州地质学会会长周琦在年会上专题介绍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与经验,引起大会热烈反响。会后,贵州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陈跃康增补为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7年1月,在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与贵州省地矿局测绘院及旅勘院的共同策划下,贵州省地质学会开展了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研讨征文活动,并将举办论坛交流,进一步深化对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的理性认识与成果运用。同时,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将发展会员、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结构,在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历史进程中,以旅游地学理论为指导,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贵州旅游地质发展的重要专家
为贵州旅游地质探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主要专家、学者有:李兴中、王立亭、刘家仁、魏家庸、赵正济、杨龙、陈跃康、罗永明、熊飞宇等,省外专家、学者有陈安泽、赵逊、卢耀如、姜建军、李庚等。
其中,旅勘院首任总工程师(2003-2014年)李兴中先生为贵州旅游地质探索发展几乎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退休岁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014年5月,李兴中先生不幸病逝,贵州旅游地质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旅游地质工作者将永远怀念他。
三、贵州旅游地质的主要成果
在贵州旅游地质指导下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一)旅游资源规划类项目
1、《三穗县“一禾三穗”北侗风情乡村旅游规划》(2005年);
2、《贵州省温泉旅游度假产品开发建设专项规划》(2008年);
3、《贵州省紫云县黄鹤营旅游区开发规划》(2009年);
4、《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9年);
5、《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古楼村乡村旅游规划》(2009年);
6、《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仡佬大草原旅游开发规划》(2009年);
7、《遵义市绥阳县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开发规划》(2010年);
8、《从江县都柳江风情休闲度假区旅游规划》(2010年);
9、《贵州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远程视频制作》(2011年);
10、《上海自然博物馆三叠纪地层剖面原生态移植)(2012年);
11、《黔西南州安龙招堤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3年);
12、《铜仁市碧江区云林仙境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年);
13、《修文天尚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等。
(二)可行性研究类项目
1、《黔东南州施秉县杉木河漂流度假中心改建方案》(2004年);
2、《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可行行研究》(2006年);
3、《黔南州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评价》(2007年);
4、《贵州省石林景观旅游地质资源对比研究》(2008年);
5、《黔南州龙里县草原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2009年);
6、《贵阳市开阳县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09年);
7、《黔南州平塘县旅游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2009年);
8、《贵州思南长坝石林旅游地质资源综合研究》(2010年);
9、《深化旅游地质认知 推进旅游规划生产力研究》(2010年)
10、《梵净山地貌及旅游地质研究》(2015年)等。
(三)地质公园类项目
1、《黔西南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05年);
2、《平塘地质公园申报规划》(2006年);
3、《北盘江善泥坡水电站对乌蒙山地质公园的影响》(2007年);
4、《平塘六硐河电站对平塘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2009年);
5、《平塘曹渡河电站对平塘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2009年);
6、《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保护规划》(2009年);
7、《思南乌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0年);
8、《关岭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智能化建设规划》(2012年);
9、《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调查》(2014年);
10、《“大贵州滩”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建议》(2016年)等。
(四)旅游地质创意、策划类项目
1、“贵州喀斯特水高原”旅游主体形象创意;
2、“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高端旅游产品;
3、重建贵州本土民族文化的“仡佬大草原”旅游景区创意;
4、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相结合的“涛”旅游文化创意;
5、“中国诗歌谷”情景化创意;
6、“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红色旅游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索;
7、“喀斯特地貌与布依族人文风情深度体验”构想创意;
8、“旅游地质理论-旅游地质资源-旅游地质文化-旅游地质产品-旅游地质市场-旅游地质经济”新兴产业链开发创意。
9、《多彩贵州中的红色经典》六集电视专题片等。
四、旅游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
十多年来,贵州山水旅勘院与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积极开展贵州旅游地质推广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学会机构、团体交流合作,获得同业的极大支持与帮助,分别同“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中国旅游地学联盟”、“巅峰智业”、“博雅方略”、“香港城市规划”等学会组织、智库建立了各类工作联络机制与项目合作关系;多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及国家旅游局等国内外旅游地学权威组织举办的旅游地学学术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为贵州旅游地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展了未来视野!
贵州是旅游地质资源大省,具有开展国际山地旅游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旅游地质则是贵州发展国际山地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学术支撑。
贵州省地矿局旅游地质工作起步早、成果多,基础好,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在贵州省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国际知名旅游目,开展大旅游、大扶贫、大地质的发展进程中,我局旅游地质工作前程广阔、大有作为。尤其在贵州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的深化研究与实际运用方面,克服旅游资源的同质化,挖掘旅游资源的差异性;避免旅游产品的雷同化,体现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及提高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我局旅游地质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地质”服务“大旅游”是我局”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先行、服务民生、务实创新、和谐共享”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创新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省地质矿产局关于征集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意见建议的通知 2025-06-23
- 省地质局在2025年贵州省科普讲解大赛中创佳绩 2025-08-05
- 省地质局开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活动 2025-08-01
- 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到我局调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支撑工作 2025-08-01
- 省地质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召开7月份工作例会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