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世界最大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项目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启用前夕,作者探访了项目现场,与台址勘察开挖系统执行总工程师朱博勤博士、地质服务单位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罗应盛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工程师就如何与FAST结缘,FAST项目是如何击败其它地方落户贵州平塘的过程等进行了介绍。
台址勘察与开挖系统执行总工程师朱博勤:
大窝凼如何击败400个坑
我第一次听说中国要建设一个世界最大、新一代的大射电望远镜是在1994年6月,当时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领导希望,遥感应用研究所运用最新遥感技术帮助选择大射电望远镜台址。为此,在遥感所所长童庆禧院士的指导下成立了选址工作组,我和魏成阶、聂跃平、田国良三位老师为选址组的主要成员。
FAST的选址早期,有400多个备选的洼地,后来,从这个400个里面挑选出24个,经过进一步筛选,又从24个里选择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了适宜球面口径、开挖、回填土方量和典型地形剖面的拟合分析,还对大窝凼、打多、家冲3个备选洼地开发了工程土方量开挖拟合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球半径,开口半径,球冠底部高程,球中心平面坐标计算需开挖的土方量,最后认为大窝凼是最好的建设地点。
从1994年6月至今,选址、工程测绘、岩土工程勘察、台址开挖、稳定性监测、地灾治理、观测基地、道路铺装、园林与景观,就是我与FAST工程建设的关键词。作为大射电的建设者,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智造”的力量,我热切期待观天“巨眼”睁开眀眸、辨识宇宙。
选址、勘察、监理、监测单位地质工程师罗应盛:
上天入地,地质技术服务“巨眼”工程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建设一只观天“巨眼”成为天文学家的伟大梦想,从1998年科学家将目光聚集在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开始,我就与该项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参与了FAST工程的选址、勘察、监理、监测等地质服务全过程。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远的浩瀚太空,但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公里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但恰恰是这些因素,是最可能导致FAST工程夭折或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1998年,中国院遥感所选址组来到贵州,对普定县、平塘县、罗甸等拟选位置进行考察,我院有幸与该项目结缘,作为地质咨询单位参与考察,组建团队充分利用手中资料,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及水文地质特征,结合FAST项目的相关要求,初步确定了平塘县大窝凼作为建设地点,由此开启了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与FAST项目长达十余年的“缘份”。
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的团队克服了缺水、少路、信息闭塞等艰苦条件;解决了因地形坡度大无法架设钻机等技术难题;先后投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专业技术装备90余台套,承担了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崩塌危岩体调查、场地稳定性监测等工作,提交各类成果报告40余份,为项目设计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岩土力学数据、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解决了长期供水水源地,对场地稳定性进行了长期监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参与项目至今,为FAST项目提供优质的地质服务是我工作的最大目标,为FAST项目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是我工作的最高要求。参与建设,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实力的大幅提升,与FAST项目结下了天与地般的深厚感情,我相信,这只观天“巨眼”一定能拓展我们国家的天文研究深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
-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2024-09-04
- 贵州地矿局乡村振兴9月工作例会暨机关三支部主题党日顺利召开 2024-09-24
- 地质科普走进观山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2024-09-24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智率队到贵州地矿105队调研 2024-09-23
- 省地矿局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