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关岭大型原生态地层剖面将移植上海自然博物馆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春风阵阵,桃红李白,关岭县新堡乡麻洼村一派阳春景象。近日,由贵州山水旅勘院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开展的贵州晚三叠系法郎组瓦窑段典型地层剖面原生态保护移植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晚三叠系法郎组瓦窑段下部地层,是关岭古生物化石的主要产出地层,该剖面设计规格:长6,高5,厚0.8,总重量达100余吨,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建的科技分馆实施的重要馆藏项目之一。这种大型原生态典型地层剖面的保护性移植,集地质科研、博物观赏、遗迹保护于一体,是现代博物馆收藏的最新理念。2011年下半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全国范围遴选典型地层剖面,我省关岭三叠系地层剖面成功入选。贵州旅勘院承担此工程任务,将该剖面原生态整体移植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并进行恢复陈列。整个项目投资70万元。

开工仪式上,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主任蔡涛、贵州山水旅勘院院长陈跃康、我局区调院总工唐云辉及项目组专家李兴中、王立亭、刘家仁等参加开工典礼,分别从科学意义、创新价值、质量要求、施工安全及与当地农民和谐相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