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汗水换清流 甘泉润民心――省环境监测院抗旱打井监理工作掠影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继2010年特大干旱发生后,贵州省今年又发生了严重的“汛期旱”。自7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83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协调安排下,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在全省各地(州、市)组织展开了“打井抗旱保民生”突击行动,而抗旱打井全程监理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肩上。

  监理工作是一个既平凡又艰苦的岗位。抗旱打井监理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就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解决施工速度和成井质量这对矛盾的任务,履行好成井质量守护神的职能。说起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钻机24小时运转,常态下理应一个施工现场安排一个监理人员。但在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面前,只能打破常规,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因此,需要每个监理人员至少得负责12个施工点,需要每个人在披着夜幕回到驻地后还得加班整理资料传送数据。抽调到监理部工作的技术人员,全能掂量出这项任务的沉重。

  杨胜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领头雁,这位在水工环领域有着较高造诣的工程技术研究员,亲自挂帅本次抗旱找水打井全程监理总负责。接受任务后,他迅速调集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监理部,按照“快打井、打好井、多出水”的总体要求,专题培训了参与抗旱打井的现场监理人员,在统一技术要求和监理工作细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向监理人员明确了直线职能式、旁站式监理的节点和技术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实现了统筹安排,严格监管,确保了钻孔成井率。

  杨荣康,此次主要负责毕节地区黔西、金沙等县的抗旱钻井监理工作。黔西县是首批安排抗旱打井施工的重旱县之一。与历史同期相比,黔西县今年的降雨量减少了56.7%,抗旱形势十分严峻。84日,地面温度高达35℃,火辣辣的太阳无情灸烤着这片几乎快烧焦的土地,汽车驶过扬起的漫天尘土,在路边接近枯死的庄稼上铺上厚厚一层。当天,111队承担的黔西县城关镇托媒河村钻井施工正式开钻,现场监理人员杨荣康早已到达了施工现场,因为他必须在开钻前赶到机台核准孔位、检查安装质量。在喀斯特地区打井,由于岩溶地下水分布的极其不均一性,稍有偏差,极有可能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811日,一泓清泉从100多米的钻井深处喷涌而出,涌水量达每天485.395吨,解决了3242人、381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村民们围拢在钻井边,争相掬捧品尝着这久违的甘泉。对于杨荣康这个今年才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80后硕士研究生来说,一周以来日夜鏖战的疲惫,此刻都融化在村民们绽放的如花笑靥之中。除了完成现场实时监理工作外,他还要负责每天资料的集成和分析,他告诉我,当遇到抽水试验旁站监理时,通宵得不到睡觉是常有的事。

  张景国,从贵州大学毕业两年,一个年轻的“老”监理员,此次主要负责遵义县、瓮安县、余庆县和石阡县四县7台钻机的监理工作。抗旱一个月,累计行程四千多公里,汗水把衣服打湿了又被风吹干,干了又汗湿,整个脸庞和胳膊都被晒得黝黑,背上晒脱了几层皮。问及是否辛苦,他腼腆的笑笑说:“每次看到拿着桶等水的村民和他们期盼的目光,每次看到钻井出水后村民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便会觉得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这是一位前线监理人员对他们的工作最纯朴、最实在的表述。

  在整个钻井的施工过程中,除了日夜奋战在抗旱打井一线的施工人员外,最为辛苦的就数默默无闻地穿梭于施工场地间的监理人员。无论白天的天气多么炎热,无论夜晚的蚊虫怎样肆虐,他们都一如既往的坚守工作岗位。为保证成井质量,他们总是对固井工艺“吹毛求疵”,对成井管材“辎铢必计”。披星戴月、餐风露宿,他们用遗留在崎岖山道上的脚印,用曝日下淌出的汗水,组合成了保障深井质量的坚固长城,换来了甘泉润民心。

  除了现场实时监理外,监理部还承担着打井信息集成、传输上报等多项工作任务。此次抗旱打井点多、面广,施工情况和钻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杨英子,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高材生,一个正值芳龄的女孩,自从承担了抗旱打井资料统计工作后,一个多月来,没逛过一次街,没休过一天假,但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计较过,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忘我工作,确保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上级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撑,在“打井抗旱保民生”突击活动中默默地奉献着。

    在监理岗位上,没有突出的业绩,也没有感人故事,有的只是对所从事事业的执着与忠诚,忘我的工作,默默的奉献。迎着晨曦抖擞出发,披着星月疲惫而归,日复一日,穿梭于工地与工地之间,是他们从事监理工作的真实写照。当有了深井不再遭受重旱荼毒而欣喜雀跃的村民,忙不迭地把鸡、蛋、肉和因旱舍不得自用的菜蔬送给打井队员的乡亲们也许并不知道,为了清泉长淌、世代受益,打井队伍的身后还站立着一群不计名利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进行着控制和监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