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抓住“牛鼻子”才能谈发展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如何带领好、发展好地质这支计划经济烙印深刻的队伍,是我近年来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全国地矿系统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局局长、党委书记何刚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接受了记者采访。

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新常态下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外交等等都使今年“两会”成为全球聚焦点。而我们地质经济,关注的“焦点”又在哪?何刚表示,“地质经济在大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同样面临投资下滑、竞争加剧、效益萎缩、改革加速的新常态,必须冷静审视各种风险和挑战,找到并抓住地矿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样才能谈所谓的新创造和新飞跃。”

何刚说,“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兵,处于工业发展的最前端,但长期以来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导致这支队伍的巨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没能体现应有经济价值,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地质队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意识淡薄、产业结构单一,找矿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缺乏应有活力,特别是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敏锐捕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有所欠缺,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与贵州一样,贵州地矿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顶层设计的欠缺以及受一些机制体制的束缚,阻碍了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增长潜力。去年我局以增强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地矿经济发展实力为重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三个转轨’,即:从自我积累、自我循环、自我封闭式发展向合作、发展、共赢的开放型经济转轨;从打工、作坊经济向资本、资源经营转轨;从劳动服务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服务型、管理服务型转轨,并利用‘增比进位’这样的考核方式,督促全局各地勘单位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在赶超跨越的同时分析发展症结所在,全局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一定程度增强了发展活力。”

“举例而言,在去年‘两会’提案中,我有一条建议,即是希望整合政策,加大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力度。虽然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但作为贵州地质勘查的主力军队伍,我局在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努力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起民生新坐标。去年以来,我局加大对浅层地温能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技术的积极探索,并利用一切条件推广利用。全年实施地热整装勘查项目4个,完成水温均达40-55度的地热井3口,完成贵阳金阳地质科技园浅层地温能项目地埋管联管施工。由局成立的贵州地矿浅层地温能公司也获得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今年的‘两会’上,作为地质行业的代表,我会更多地从地质专业的角度来关注百姓民生,从国家出台的政策中去寻找发现地质队伍发展中蕴藏的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贵州省两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保障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需要地质工作提供支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发展提出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要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地热、浅层地温能、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日益得到国家重视,地质环境问题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这些都是我们大有可为的领域。”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贵州的中国梦便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如何找准切入点,作出地质工作的贡献?”何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将使贵州省在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使贵州近海、近边、近江的潜在优势逐步变为现实优势,为我局‘走出去’争取地质勘查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等方面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共赢共荣的新时代,这为包括贵州在内的地质工作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广大民族地区虽然都做了资源普查,但精查的比例还很低,要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把家底搞清楚。勘探开发除了国家和地方投入外,还要更多让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兴建一批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可以说,贵州省地矿局和贵州省一样,在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我们地质工作作为各类产业的前端服务,也有可大显身手的机会,市场上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提供服务的项目,我们要做的便是捕捉机遇、把握机遇,抓住‘牛鼻子’,抓住用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抓住用好国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抓住用好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带来的新机遇、抓住用好生态环境后发优势带来的新机遇,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中抢占先机,后发赶超,为我们的地矿事业发展创造新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