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矿要闻
省地矿局隆重召开文化发展大会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精心打造“六个一”工程  推动地矿文化发展繁荣

 

三月的贵阳,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省地矿局文化发展大会于316在贵阳隆重召开。长期以来关心贵州地矿文化建设的专家、学者代表,全局从事地矿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骨干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几代贵州地矿人走过的地矿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贵州地矿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共商推动贵州地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计。

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在文在会上作了《弘扬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贵州地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报告。李在文指出,地矿文化是地矿事业的血脉,是地矿职工的精神家园。当前,地矿事业正处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保障重任在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高扬地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旗帜,加强地矿文化建设,打造地矿文化品牌,增强地矿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等,为全局地矿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十年来,贵州地质文学异军突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独特的贵州地质文学现象。一是创作、出版一大批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的文学艺术作品。先后创作作品数以千计,出版专著30多部,创作电影、电视剧10多部,在全省、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走在全省和国土资源部行业文学创作的前列。二是培养了文学创作队伍。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培养和输送了近300人的文学创作人才,形成了颇具影响、令省内外瞩目的作家群。三是以《杜鹃花》为阵地,出作品出人才。四是多次荣获上级文联表彰奖励。1989年成立的贵州地质文联,坚持扎根地矿沃土,唱响地矿主旋,展现地矿风采,创造了骄人成绩,多次获得省文联和地矿部文联授予的“文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获得中国文联“全国优秀企业文联”称号,是全国地矿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局;在贵州省一至十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中,我局每届都获得10多个奖项名列全省行业文联前茅,均获得组织奖。特别是近五年来贵州地质文化现象日益深化和升华,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促进了地质找矿新突破和地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李在文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对全局优秀地矿文化元素进行全面规划、整合提炼和升华,构建特色鲜明、有效实用、全省知名的文化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时代特征、贵州特色的地矿文化建设新路子。对于下步工作,李在文强调抓好“123456,即:要培育一种精神:贵州地矿精神。搞好两个结合:一是地矿文化要注重与地矿行业特点有机结合。二是要注重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办好三件实事:一是建好文化阵地,局在地矿新庄建设地矿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局地质科技陈列馆,并力争建成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局属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建设陈列室和荣誉室,建设成为本单位传统教育和当地的地质科普教育基地。二是打造地矿文化精品。积极筹备创作拍摄反映贵州找矿突破成果的电视连续剧《沸腾的群山》,创作发表12部反映地质工作成就的长篇小说或报告文学,打造23个具有地矿特色的文艺精品节目;三是丰富地矿文化活动。形成四个共识:地矿文化是生产力;地矿文化是一种精神;地矿文化是宝贵财富;地矿文化是软实力。强化五项举措:一要健全地矿文化组织;二要拓展精神文明建设;三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四要扎实做好地质文联工作;五要加强地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六要打造“六个一”工程:出版一套贵州地质文学丛书、出版一套地质科普丛书、出版一部贵州地矿政研论文集,出版一部贵州地矿摄影书画集,拍摄一部反映贵州地质找矿突破的电视连续剧、举办一台地矿文艺精品演出活动。同时要组织一系列地矿文化成果展览、优秀作品展示研讨和评奖活动等。

大会进行了贵州地质文化现象三十年研讨。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著名作家、教授王蔚桦,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贵州地质文学30年进行了成果总结和学术讲座。大会隆重表彰30年来对地质文化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顾诵华、李裴、苏丹等14名同志,并颁发了特别荣誉证书。

局领导、局属各单位党委书记、党办主任、文化骨干,机关全体职工130余人参加大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