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质要闻
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作出突出贡献 周琦、刘建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本网讯  十月中旬,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文公布了我省“2008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我局总工程师周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万元;省管专家、105队副总工程师刘建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万元。他们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局系统赢得了殊荣。

周琦同志从事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先后主持了27个省部级或重大的锰、铅锌、银、钒、重晶石、地下热水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环境、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和基础地质项目,率先提出南华系锰矿系古天然气渗漏沉积产物,即冷泉碳酸盐岩成矿理论假说,学术思想国际领先,《黔东新元古代南华纪早期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成矿的意义》论文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公开发表EI检索、核心期刊等论文10余篇。

新世纪以来,周琦同志在认真总结103队几十年锰矿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菱锰矿的古天然气渗漏的冷泉碳酸盐岩的成岩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圈定了万山中朝溪、松桃石塘、松桃西溪堡、松桃杨家湾、铜仁长行坡、万山盆架山等数个锰矿预测区。通过引进3000余万元资金进行风险勘探,新发现锰矿资源量5000万吨以上,主持完成的“贵州铜仁―松桃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调查评价”省部级项目被国土资源部作为全国示范。牵头完成的《贵州省铜仁―松桃地区南华纪锰矿成矿条件与预测》项目,对“大塘坡式”锰矿成矿预测和找矿,具有重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这一成果荣获2006年度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周琦在国务院关注的思南天池煤矿“1212特大突水事故地质灾害调查和抢险救灾中,率领地质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下井实地调查研究,查明了煤矿透水灾害的原因,牵头编制了《贵州省思南县天池煤矿1212突水灾害地质调查报告》,为政府抢险救灾方案制定和事故的客观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2007年,在周琦的主持下,综合运用地层、构造、地球物理等多种技术手段,成功地在石阡、思南打出了3口地质技术难度最大的断裂型地下地热水井。尤其是在思南鹦鹉溪成功打出了贵州水量最大、水温最高、孔深最浅的优质医疗热水井,思南县荣获了“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的称号。

刘建中是水银洞金矿主要发现者。主持完成水银洞金矿勘查和报告编制。主持完成提交金资源量100余吨。勘探成果使水银洞金矿成为中国第一个Ⅰ勘探类型的卡林型特大型金矿床,填补了我国无第Ⅰ勘探类型金矿的空白,丰富了世界“卡林型”金矿的资料。为水银洞金矿山这个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原生卡林型金矿山提供了资源保障。

刘建中早在1992年就首次提出黔西南地区应重点找寻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的隐伏卡林型金矿。1994年编制提交的《贵州西南部灰家堡-贞丰背斜大比例尺Au(Tl)成矿预测报告》,明确提出了岩上(水银洞)地区存在隐伏金矿床,预测金资源量50吨。这为水银洞金矿的发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刘建中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水银洞金矿的成矿模式,预测并扩大了水银洞金矿的规模。2004年水银洞金矿区东矿段经钻探施工,新获得金资源量已经超过25吨,发现了又一个大型金矿床。2006年预测水银洞金矿区东段(雄黄岩-簸箕田-纳秧)具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钻探施工,发现了地表500-1000m以下的与中矿段相似的盲金矿体,二度空间找矿取得重大的突破,使水银洞金矿成为超大型矿床规模。他首次提出“Sbt”的概念,将黔西南地区金矿成矿形成统一的成矿体系,并为东段和太平洞金矿勘查证实,同时推断黔西南地区盲金矿具极大的找矿潜力。他主持编制的《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区中矿段勘探地质报告》荣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功勋个人”,水银洞金矿勘查项目荣获贵州省“十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了《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中国第一个Ⅰ类型卡林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地质》等14篇科技论文(其中核心期刊3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