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岳山兮寻龙引,凤池御兮绸裳。
七步摇兮流水潺,轻舞乘兮白云。
梧桐心兮造天乾,梓杉木兮为坤。
古斫琴兮今难复,松透音兮难求。
舶江头兮三弄梅,终归汉兮文姬。
身塞外兮思故土,苦肠泪兮两行。
夜幽魂兮识叔夜,无绝唱兮广陵。
愿种桑兮制蚕丝,共枕眠兮一梦。
注解:乘,读sheng,四声。乘舆,坐车子。斫(zhuo),二声,斫琴,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
岳山、龙引、凤池指岳山、龙龈、凤沼,皆为古琴构造名称。伏羲造琴传说最广为流传,舜定五弦,后周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增一弦,故成七弦古琴。古琴琴音厚重而悠扬,抚一把好琴,弹奏行云流水,仿佛置身天籁。
古琴的制作理念讲究天人合一,琴面为天(阳),琴底板为地(阴)。琴面一般用青桐、杉木,且树木年纪越大,琴音越松透好听。琴底板用梓木等,琴音更沉稳而不散。不过也有两面皆同材料的“纯阳琴”。
古有大将军桓伊《梅花三弄》,是受王徽之一邀而即兴之作,用三次不同变奏演绎了对梅花性格的理解与诠释;还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诉说着一代才女波折的人生经历,并映射着汉末三国时期战乱动荡的社会景象。而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与广陵散故事既令人震撼,又充满神秘,结局也很遗憾。
古时制一把好琴,需要数年时间,且与现代钢丝尼龙弦不同,是用蚕丝精制,现在已经很难恢复那样的工艺了。像我一般清寒的琴人,拥有一把如此的好琴,有如梦想。
古琴起源于商周,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3年中国古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它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体系。此诗是我在学习弹奏以及听了名曲讲解、读了《古琴丛谈》后的感想,古琴一物真是宝藏,藏不住喜爱,也许表达不甚完美,高度尚低,但确真心。
(单 位:地矿集团房开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