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能追逐日出的人,都是幸福的,只是,山里除了更迭的四季日月,便只剩下响彻山谷那孤独却又热闹的打井机器的巨响,以及四野里的荒凉。
与鱼虫说话,听鸟儿鸣叫,小溪里洗个泥澡,以及一场,在蓝天白云底的井架下莫名的痛哭……这是多少文艺青年眼中遥不可及的诗情画意,这是多少深居闹市的人向往的静谧安宁,可惜,再美的日头看久了也不美,再好听的鸟叫也敌不过季节变化,没有久居深山的人不清楚孤寂的含义。
他说,当然,我很俗,虽然置身此景,却仍然固执地热爱着城市里普通的生活,我喜欢每个日子都有父母在,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和沙发上听着电视广告的声音悄然入睡,醒来,身上多的是一条御寒的毯子……
2018年,他30,他在打井的工地上整整守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每天24小时,听着机器的响声,也听着心里的慌。穿着工装见证着一口口井从飞溅的泥浆到热水从地底下冒出来时,那是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年复一年的坚守和坚持,换来了江西坡地热井地下2364.56米深处水温56℃地热水;换来了三岔河地热井地下2165米深处水温43℃地热水;换来了鲁屯镇雷钵井地下2065米深处,48.5℃地热水,井口冒出热水的时刻,他心中就有了诗和远方,连那粘稠的淤泥也跃然欢欣,连那见惯了的突突的泉,也像是迷人的景,你看着,感受着,像开掘出来的水晶,晶莹,像才摘下的蜜,甘甜,像地底的宝,珍贵,哦,更像他的娃,喜欢得紧。
那是在盘州市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现场,取一个样或许要翻上几座山头,或许要趟过几条河流,爬山的时候他身上挂满了白布袋子,袋里装着土样,路越走越远,袋子越来越沉;过河的时候,他把土样高高的举到头顶,任凭河水齐腰碾过,湿透单薄的衣裳。堂堂七尺男儿何以折腰?刨土挖坑,俯首贴地,豆大的汗珠在烈日的炙烤下滴落在面前的土地,或许他不能给这土地以养分,他却给了事业最纯粹的尊重。他屏住呼吸,拿着竹片轻轻的刮坑里的土,然后用双手一捧一捧地捧进样品袋,为袋子编号,扎紧,拍照。再带着这一身沉重的样品继续往山上前行,一路越过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穿过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树林、跨越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小溪,一路看见、听见感受到大自然无比纯净、美丽、神秘又震撼,激发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地质工作的满腔热情。
他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地质工作者的缩影,是一个充满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的青年,是一个朴实无华勤勤恳恳的劳动者。热爱地质事业、追求地质科学、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洁品格和宽广的胸怀、乐于奉献,这是他蓦然回首追求的诗和远方!
(作者单位:109地质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