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过几天,就是建军90周年的光辉节日,在人民解放军九十华诞之际,我们一定会想起那些血战沙场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想起那些为祖国和人民安宁保家卫国的勇士,想起那些最可爱的英雄。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转业退伍后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为人民做好事干实事,处处彰显英雄的力量,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王家福,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情怀的老兵。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年,王家福出生在四川,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十分崇拜英雄,董成瑞、黄继光等英雄的事迹,牢牢印在他的脑海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后,他来到地质测绘部门掌握了识图测图本领,这正是军人上战场必须的基本功。1976年2月,王家福毅然报名参军,当时很多人当兵都为了退伍后有一份固定工作,但已经工作的他,却是主动放弃每月六、七十元的工资,到部队去领每月几元的津贴。学习英雄,苦练本领,超越自我,报效祖国,王家福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参军临别的那一天,他对送行的朋友说:“我参军的愿望实现了,请听候我到部队后的佳音吧!”王家福在部队勤学苦练,军事技术各项领先,参加军区比武夺得尖子班全能第一,很快成为尖子骨干。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打响。敌军炮弹雨点般袭来,并向我方阵地疯狂反扑,时任昆明军区某部118团1营1连4班尖刀班班长的王家福,率领全班8名战友英雄奋战,依托既得阵地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后,立即带领全班主攻无名高地,先后向敌方发起12次冲锋,敌军暗堡多,火力非常猛,副班长和几个战斗组长壮烈牺牲,王家福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情十分悲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为按时完成连长交给的任务,减少后续部队伤亡,他像一头怒吼的雄狮,英勇地抬着冲锋枪向敌战壕猛烈扑去,最后奇取制高点,全歼无名高地之敌,炸毁5个暗堡。正当他冲在最前面追赶仓惶逃窜的敌人和清扫战场时,一名受伤诈死的越军向他连开数枪,他顿时天晕地转,站立不稳,但他没有倒下,而是顽强地手持冲锋枪将敌军击毙,由于大腿受重伤流血过多,当场昏迷过去。醒来的时候,战友们已把他送到后方战地医院。因为战功卓著,王家福被昆明军区授予一等功臣,评为二等乙级伤残。
退伍回到地方后,他不是躺在功劳簿上以英雄自居,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坚持天天锻炼身体,终于使自己站起来了,又开始了用灿烂的青春书写壮丽的人生历程。他在地矿测绘院,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共青团,他组织乐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年轻人喜爱;在野外,他不顾伤痛和同事一起爬山涉水测绘地图;在公安战线,他身先士卒破获多个案件,每项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军队大学校,培养了王家福坚毅、勇敢、正直的军人作风,培养了他的正义感,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要站出来说上两句。一次他在街上遇见城管的粗暴有些执法,他立刻走过去对两位年青的城管同志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指出他们执法方式方法的不妥之处,两位年青城管同志承认了自己的粗暴,并不好意思进行道歉。
王家福更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他经常惦记着长眠南疆的战友,在清明节到来时,多次自费到南疆烈士陵园为战友扫墓,悼念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和支援雅安。,他迈着伤残老兵的步伐走进新都居委会,掏出400元钱投进了捐款箱,他说“军民鱼水深情,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转告雅安人民,参加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惦记着他们”。一句朴实的话,感动了在场的人。青海玉树地震、四川汶川地震、2008年贵州凝冻灾害,他都积极捐款奉献老兵的一片爱心。每逢过年过节,社区慰问贫困户时,他也要力虽能及地拿出钱来慰问。几十年如一日,王家福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质,保持着一位老兵的情怀。如今,他闲时练习书法,平时参加社区活动,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家风正,育才俊。王家福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王光祖,一名地质部门的老工人,是一名省级劳动模范,对子女严格教育,严格要求,培育的两个儿子,先后在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当上战斗英雄。一个是王家福,另一个原任乌当区武装部长王家峰。一家父子,两个一等功臣,三个省级劳模,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崇尚英雄,热爱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强勇敢,正直善良,是中华儿女的优秀品德。英雄老兵王家福,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那份感人至深的老兵情怀,永远感动着、温暖着人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