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作品
【散文】人生道路第一站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似平静的心海其实是永无风平浪静,心绪会时常的溜出脑海,总爱回忆过去以往,这不,建军节又让我想起1965年的冬天,我穿上了很不合身的军装,登上了南去的闷罐子列车,就是我入伍的第一天……。

    天下着蒙蒙细雨,火车站周围挤满了人,新兵约有六七百人吧,很多家长都来送行,保密工作做的很好,谁都不知道要把我们这一批新兵送到什么地方。一时间,现场什么表情的都有,哭的、笑的、拉手的、拥抱的、还有一个新兵抱着电线杆不愿意上车的……列车上,我只认识有三位是我们初中时侯的同学。同一个地方去的还有好多人,那是到部队以后才熟悉的。

     长到十几岁,我第一次出远门,心里非常紧张。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记得在军供站吃饭,可能因为是三年困难时期才结束没几年,加上大都数来自山区农村,吃饭就像抢一样,动作慢一点的就没有吃饱了,我也是同样,可不敢说出来,怕别人笑话。每个闷罐子车箱里都放一个尿桶,谁也不愿意靠近那个地方,因为气味太重。我们一字排开在草席上坐着,我想:怎么这样差劲,恐怕艰苦的军营从此就要开始了……。

    列车开得很慢,几乎每一个小站都要停靠,大约过了十几个小时吧, 领兵的人说准备下车了。下车后才知道是到了安顺火车站,在那住了一晚……天还亮我们起来整队步行到停车埸,登上全新解放牌汽车……几十辆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雪亮的灯光在茫茫夜色中向前延伸,远远望去像一只只萤火虫, 一闪一烁, 又像一条发光的长龙在悄悄地蠕动.,其景分外壮观……。就那个年代的条件,我们乘座--火车--汽车--小火车--汽车,翻过了高山,穿越了峡谷,经过城市,走进乡村,一路行程5天4,终於到了我们部队驻地-----干塘子,那里已经是离越南边境不远了。

驻地前面是一大片半绿色等待收割的甘蔗,后面是一片刚扩建改造好的军营,在一个四合院子旁耸立着一根高高的工字形天线,一排排整齐的汽车排列在非常开阔的平地上,整个车身都披起草绿色伪装网,朝南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还架着高射机枪,周围布置着一些零星的岗哨……好家伙,第一次看到这些,真的非常兴奋…….看来这就是我当兵的地方了。后来才知道我们是一支援越抗美的后勤保障部洛队……。

那个年代部队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根本没有新鲜蔬莱供应,几根淹萝卜条加十几颗花生米就吃一顿饭是常事,这绝对不是吹牛的。记得连队指导员当时给大家讲:我们是新建单位家底薄,加上边疆贫困,物资保障十分困难,我们要南泥湾精神来改变这里的生活环境……。寒冬腊月,早晨洗脸、刷牙,晚上洗脚没有一点热水。每次洗衣服、洗澡都在800米以外的畴阳河里,大家还争抢着流水的上游。每一次训练都会让你累到不想走路、不想讲话。每一回给家里写信,都要说我在部队很好,请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每天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出操、训练、学习、唱歌、上课、思想交流(那时叫‘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不断学习着军人的品德和作风。日复一日,开始了真正的军人生活,年复一年,造就了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这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我一个已过古稀的老人,又想起了20年军旅生涯的第一天,想起了我人生道路的第一站。当年的军营生活确实艰苦,但其中的乐趣是没有当过兵的人无法享受到的。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有一段军旅生涯,会让你一生都享受不完。现在想起来,一生中有这样的一段经历,也是一种骄傲。我很难忘却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信息